从酒窖的核心到音乐榜单之巅:拉菲的歌
食谱
当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(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)的名字出现在全球各大播放列表中。
我们的每期刊物都附有一道食谱——为了延续这一传统,我们将一道食谱融入到这个故事中。因为有时,食谱就像歌曲。有些是为持久传唱而写,有些则是为了带来惊喜。而有些则是源自一个意外的即兴演奏,一股来自葡萄藤的新鲜火花,一瓶传奇年份的灵感。就像这款在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烹饪的汉堡一样。一半是法国风土,一半是纽约街头风情,这是一位波尔多厨师与一位美食节奏制作人的天合之作。下面是他们的创作。
从美国的饶舌巨星到独立流行,再到粗犷的匈牙利油漬搖滾,‘拉菲’这个名字在歌词中出现,成为象征——象征着声望、逃避或纯粹的奢华享受。
人们可能认为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只适合出现在安静的沙龙里,或者出现在那些能凭鼻子辨别年份的鉴赏家中。然而,它的名字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酒窖。它进入了各类旋律、歌词和节奏——从纽约到墨西哥城,从柏林到上海。拉菲像是正在橡木桶中陈酿般,缓慢、坚定且富有风采地贯穿于各个音乐类型。
跨越大陆,它的角色、音调与味道在不断演变。因为就像我们并不是都在喝相同的拉菲,我们当然不会以相同的方式歌唱它。
从拉菲走到街头
如果拉菲要与某个特定的音乐风格合作,它很可能会选择饶舌——这一风格最能诠释它的象征意义。Jay-Z、Nas、Seth Gueko、Médine……他们都在歌词中提到了它,像是在推崇某种渴望的对象。(不过,必须说,几乎很少搭配奶酪。)
但有时,调子发生了变化。在《Bath Salts》一曲中,皇后区的传奇人物Nas在英文歌词中以一位穿运动服的侍酒师的优雅度说出了这句:‘I ain’t a pastor, pass the Lafite.’
享乐高于传教。
法国饶舌的朋克诗人Seth Gueko则直接攻击要害。酒不再装在酒壶里——它正流淌在他的血液中:‘Régalez-vous les moustiques, mon sang c’est du Château Lafite.’(享用吧,蚊子们——我的血液就是拉菲古堡红葡萄酒)
Gueko并不是唯一一个将血与酒混合的人。一些毒品民谣(narcocorridos)——墨西哥毒品世界的叙事歌曲——也有类似的想法。以《Koenigseeg》一曲为例。欢快的号角声和尖锐的吉他相碰撞,歌词却是:‘Soy de sangre colorada como ese vino Château Lafite.’(我的血是红色的,像那瓶拉菲古堡红葡萄酒一样)
但拉菲与饶舌的关系远不止于一些偶然的幽默歌词。在《Wine & Hip Hop》播客的一集里,萨斯基亚·罗斯柴尔德本人就反思了纽约布朗克斯(Bronx)与波尔多之间这一出乎意料的对话。她谈论着遗产、记忆和风土——仿佛酒庄通过出现在歌词中找到了一个新的陈酿方式:以节奏为韵律。
接下来是一个几乎不可思议、几乎超现实的时刻,标志着两种世界的碰撞:拉菲酒庄里的一款芝士汉堡。
在节目《“Tasting Notes from the Streets》中,纽约厨师Jermaine Stone访问了酒庄,进行了一场高能的搭配品酒——街头文化与波尔多优雅的碰撞。
但这一次,酒庄的厨师让·米歇尔走进厨房,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演绎经典汉堡。
用葡萄藤枝烤制的羊肉排,搭配Ossau-Iraty羊奶酪……在杯中是2011年的拉菲罗斯柴尔德古堡红葡萄酒——一款低调的年份,但绝不是迟来的杰作。(*食谱在文章末尾。)
“酒需要保持活力,”让·米歇尔说道。
“搭配是一种情感,而不仅仅是遵循规矩。”
Jermaine用一脸灿烂的笑容总结了当天的哲学:
“酒中的柔顺,肉中的柔顺……它们融合在一起。它很舒适,又提升了档次。这就是嘻哈与传承在同一盘中的完美结合。”
这就是整个事件的意义:没有文化冲突——只有一种意外的和谐。
一款特级酒搭配汉堡,并非出于讽刺或挑衅——只为了享乐。
拉菲罗斯柴尔德古堡红葡萄酒在国际嘻哈中留下了深刻印记,与一款重新演绎的芝士汉堡搭配后,它在其他地方也悄然出现——在情绪、沉默和回荡的歌曲中。
一种不同的搭配。
更为难以捉摸,更具情感。
不再是酒与菜肴的搭配,而是酒与感觉的搭配。
與拉菲一起迷失
远离传统的地位或权力象征,拉菲成为了漫长夜晚和迷失灵魂的陪伴。
在《Dark Vacay》中,Cigarettes After Sex的提及几乎显得幽灵般:歌手低声吟唱“Sipping 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”,声音渐渐消失如同烟雾一般。
在这里,拉菲既不浮华,也不正式。
它漂浮在忧郁的氛围中,被模糊的霓虹灯光和深夜的孤独包围。
语调懒散,发音模糊——仿佛音节本身已随着迷离的意识,进入了渐渐弥漫的醉意。
在柏林,BHZ乐队的歌词是:‘Ist mir egal ob der Château Lafite kaltgestellt ist, denn / Oder vielleicht Korken hat.’
(我不在乎拉菲是否冷藏——或者它可能已受軟木塞污染)
酒不再被视为珍贵的存在。即便是变质的酒,也只能被冷漠地对待。
它成了一种情绪的配角——失望,却又带着几分真诚。
然而,这并非全是消沉与阴郁。在《Goodbye Blue》中,拉菲出现在一个简单、几乎平凡的时刻:披萨、一场即兴的舞蹈,背景中响起一首歌。
这并不具有仪式感——它只是存在,毫无做作,轻松自在。它只是一个轻松的享乐,触手可及。
然后是Bob Seger——在行驶的火车上品味拉菲。一位机械师,嘴里叼着雪茄(这种搭配莱斯(Rieussec)肯定会赞同),让酒与发动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。没有餐桌,也没有酒具。酒,成了一个旅途中的乘客——只是匆匆几口,伴随着铁轨的节奏,悄然流淌。
拉菲一直在不断前行。拉菲的角色与意义,始终在变化与演绎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,从一种音乐风格到另一种,拉菲已成为渴望的象征、记忆、讽刺的图像或背景道具。
在德语饶舌歌曲中,它代表着冷漠与精英的疏离感。
在匈牙利,Junkies乐队将拉菲与可口可乐混合——这是一种嘲讽的姿态,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拉菲已经足够出名,足以成为讽刺的对象。
在土耳其、俄罗斯、西班牙和葡萄牙,拉菲的名字不断出现,酒杯中闪烁着拉菲的身影,游艇上、戴着镶钻手表的腕间,举杯畅饮。
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理解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(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)与文化的深厚联系,探寻为何拉菲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全球的歌词中。
但正如一首好歌、一瓶好酒,终究无法用言语完全解释。
它被聆听,它被品味,最重要的是,它不属于任何人。
它在我们想象的世界里,留下了一串串深刻的意义。
注解:毒品民谣(Narcocorridos)——这与禽类走私团伙无关——是一种流行的叙事歌曲,讲述了毒品交易及其人物故事。
汉堡食谱
这是一款将经典汉堡演绎为法式臻品的创意之作——选用葡萄藤枝炭烤,并佐以一级酒庄佳酿,尽显优雅格调与层次风味。
食谱提供:让·米歇尔大厨(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主厨)
灵感来源:Tasting Notes from the Streets with Jermaine Stone(《Jermaine Stone街头风味品鉴笔记》)
食材(2个汉堡份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