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十八世纪初起,在拉菲领主的带动下,波亚克镇就已种满葡萄树。米隆的葡萄酒为拉菲领主带来了颇丰的收益,甚至被调配入拉菲古堡的“副牌”,这也就说明该片地区的风土品质已受到众人的公认。当时,拉菲古堡的主人是由路易十五亲封的“葡萄王子”——尼古拉-亚历山大·西格尔侯爵。
1815年,葡萄酒经纪人纪尧姆·劳顿就已经记录下,米隆坡地上胜产的芒大卫-米隆葡萄酒将会成为正在朦胧创建的波亚克顶级四等庄园。在1830年至1840年间,卡斯德亚家族继承了芒大卫和寡妇杜哈(14公顷)的遗产。由此,卡斯德亚家族就拥有了一个面积约为40公顷的葡萄园,并将其命名为“杜哈米隆”。卡斯德亚家族内口耳相传,都说“杜哈先生”就是路易十五帐下的一个海盗,在退休后定居在了波亚克。这位海盗在波亚克港口的房子一直保存至20世纪50年代,杜哈米隆酒标的设计灵感也来源于这栋房屋建筑。
1855年分级制度确认了杜哈米隆的土质,并将其列为波亚克的唯一一家顶级四等酒庄。在十九世纪后半段以及二十世纪前期,卡斯德亚家族一直都是古堡的所有人。杜哈米隆以约50公顷的占地面积也成为波亚克地区最大的葡萄园之一。
连续不断的继承给古堡带来了不测风云,最终于1937年出售。在之后二十五年的时间里,酒庄先后迎来五位庄主,这也致使葡萄园分裂,从而导致衰败。1956年的大霜冻更是雪上加霜。古堡葡萄酒的质量大幅度下降,直至1962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购得了酒庄才又拨开云雾。当时,杜哈米隆的庄园面积为110公顷,却仅有17公顷种植葡萄树。自此,一系列大型工程在葡萄园里开展起来:排水工程、葡萄藤的铲除和补植、收购相邻地块的葡萄田,以及通过地块互换来使葡萄园化零为整。另外,还在波亚克产区内建立起了新的酿酒车间和酒窖。从1973至2001年,葡萄园面积从42公顷扩大至71公顷。
在世纪之交,新种植的葡萄树已然成熟,再加上酒窖的重建,为四十年的不懈努力锦上添花,葡萄酒的质量得到了巩固,从此,杜哈米隆葡萄酒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梅多克顶级四等酒庄。1990、1995、1996和2000年份的优秀品质已经众所周知,而这些优秀年份葡萄酒中所含的共同点就成为了品质复兴的见证。从2003年起所有年份具备的卓越潜力都成为了最好的证明。如果要具体说明,那么2005、2006、2009和2010年份都是不可磨灭的成功作品,不仅好评如潮,葡萄酒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。